宜宾翠屏行知中学 陈清华 644000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从中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深远灿烂的文化,还能探索到无限神奇的物理奥秘。近年来,对诗歌中物理知识的考查也成了中考命题的一大亮点。笔者经收集归纳如下,以殇读者。
一、与机械运动相关试题
例1、(2010自贡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歌曲,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是 (填静止或运动),我们说人是静止的,是以 为参照物的?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宇宙间的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是相对参照物来讲的。我们一般选定以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观察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以青山为参照物,我们就说竹排是运动的(江中游);如果选竹排为参照物,人则是静止的。
二、与光现象相关试题
例2、(2009年桂林市)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身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分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根据光的色彩特点可知:各种颜色物体能吸收与它不同颜色的色光却能反射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因此,红色的桃花就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中的红光。让红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认为他是红色的桃花。
例3、(2008年宜宾市)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光的 现象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漓江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分析:平静的江面就像一面巨大的、天然的平面镜。由光的反射现象可知,岸边的山峰通过水面倒立、等大的虚像。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我们所看到清澈的江底,就因为光线从江水中进入空气后进入我们的眼睛里,“潭清疑水浅”说法也是这个道理。
三、与声现象相关试题
例4 、(2011年贵阳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诗人听到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产生的声音靠 传到了我们耳朵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船上客人听到的钟声是源于寒山寺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振动,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诗人的耳朵的。
四、与热现象相关试题
例5、(2009年大连市)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降低过程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形成的,而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填吸或放)。
分析: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中水蒸气要向空气中放出热量,如果空气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无法放热,只有空气温度突然降低时才能使水蒸气放热。所以,霜冻前空气温度一定很低,这就是“霜前冷”的现象。下雪后,雪要熔化,雪熔化过程中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下降,这就是我们感到“雪后寒”。
例6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间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花气即为花的香味,人们闻到了香味是由于分子运动引起的;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则分子运动剧烈,所以此时的温度应是升高的。
五、与能量相关试题
例7 (2007年福建)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滚滚奔流的长江具有巨大的( )
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统称机械能。滚滚奔流的长江水蕴含着巨大的动能,而水由于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向低处流去,存在一定的落差,具有巨大的重力势能,故答案应填机械能最合适。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古代诗词文化的渗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性质,而这,也是如今中考物理命题的一个新的趋势。
——本文发表于《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1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