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学生仍因家长会紧张
期末考试日益临近,每次考试后开家长会几乎成为学校的惯例。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多年来,学生因家长会而感到紧张的现象未能有所改变。据北京市一次针对328名不同年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家长会后,11%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家长的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此外,家长会甚至也让一些家长感到紧张。
究其原因,在以成绩划分学生“层次”的前提下,集中召开家长会令家长和学生产生了明显的成绩落差感。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分层次地召开家长会,从而使家长会针对性更强,同时避免落差感呢?同一层面的学生学习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相近,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碰面可以在解决某个同学的个别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其他同学出现类似问题。
分层开会之利:变“通告”为探讨
一次家长会,班主任要分析每个学生的情况很难,其他任课教师发言的机会就更少。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大多是看成绩单,会后同孩子的交流也是按成绩单上的数字进行“赏罚”。这样,班主任仅仅能够做到就整个班级的情况给家长做一个“通告”,学生平均分配时间少,无法详细沟通,实效性差。
分层开家长会,既可以让老师有更多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分析到位,也便于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探讨。
关于如何划分学生“层面”,某中学一线班主任教师建议:“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分出层面需要根据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来分。如果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会,那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学习态度来分;如果是针对学生的纪律开家长会,就以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来分类。”
分层开会之弊:谨防“众口难调”
家长参加家长会,一是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发展前景;二是了解孩子所在的班级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情况;三是了解孩子在这个班级中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然而,分层家长会令家长对整个班级的情况,只能从一个切面上了解孩子在校状态;此外,有的家长也有兴趣听听比自己孩子好的或者成绩不如自己孩子的家长的心声……
有的学生谈道,“我觉得能分层开家长会挺好,让妈妈看看和我差不多的孩子都这样,不能总是要求我向最高的看齐。”不少老师也认为,这无形中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一场家长会分成三场以上来开,时间安排和教室使用分开不说,什么样成绩的孩子算一个层面,以什么来标准界定层面也都是需要时间来考虑的问题。
专家建议:灵活变换,勿固化标准
教育专家提醒教师和家长:“家长会年年开,年年都弄不懂为何孩子对这个会如此敏感,其实打个比方,就比如你事先知道主管你事务的领导和主管你工资的领导在一起评价你、‘研究’你,那么,他们谈话中和谈话后,你自然也会敏感的,家长的表现不一定比孩子好。虽然不是很恰当,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开家长会,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眼里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是在孩子眼里,完全没那么简单。所以,无论家长会怎么开,前提是让孩子和家长都懂得开会不是家长和老师互相打‘小报告’。这个前提认识到了,具体怎样操作,当然是更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分层开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键是这个‘层’要分得科学,不只要对孩子分层,老师和家长也要分层,孩子强科弱科分是一种分层标准,家长希望了解孩子的哪些方面以及家长性格特点也是一种分层标准,教师希望孩子努力方向也是一种分层标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计划地灵活变换才更加实用。”
——此文章来源于教学论文网